今日合川消息,吃楊梅能查出酒駕?日前,合川交巡警在一次例行酒駕檢查中遭遇這樣一件“怪事”:駕駛員經酒精呼氣測試顯示為酒駕,但卻堅稱自己沒有喝酒,只吃了不少楊梅。事后,駕駛員再次吹起酒精測試儀,果然顯示一切正常,酒精含量為0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?6月16日,記者來到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,看交巡警現場進行了一番試驗。
只見交巡警先吃了五顆楊梅,然后立即進行呼氣酒精含量測試,實驗結果顯示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46毫克,的確達到了酒駕標準。1分鐘后,檢測結果降至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0毫克。
針對網上其他傳說“吃完導致酒駕”的食物種類,交巡警也逐一進行了相關測試,結果顯示:
喝藿香正氣液,酒精含量測試結果為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88毫克,10分鐘后回落至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6毫克;
吃蛋黃派,酒精含量測試結果為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57毫克,6分鐘后回落至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8毫克;
吃豆腐乳,酒精含量為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67毫克,10分鐘后回落至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6毫克。
交巡警表示,酒精讀數與還與個人體質、吃得快慢有關,而且吃完這些食物過一段時間或立即漱口,再進行酒精測試,“酒駕”狀態就輕易解除了。
根據相關法律法規,在車輛駕駛人員的血液中,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0毫克、小于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80毫克,為酒駕;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80毫克,為醉駕。
交巡警提醒,楊梅、蛋黃派、豆腐乳、荔枝、藿香正氣液等,酒精量比較少,只會停留在口腔中不到達血液,殘留口腔中的酒精揮發后,再測酒精含量即可恢復正常。為此,市民遇到交巡警執法時,可說明情況,要求漱口或隔5-10分鐘再測試。
測試后,如果酒精濃度下降到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0毫克以下,則放行;如酒精濃度仍居高不下,司機對于呼吸檢測有異議的,可通過血液檢測進行認定。但是對酒糟、醉蝦、醉蟹、酒心巧克力等直接含酒的美食就要注意了,吃這些與直接飲酒沒什么兩樣,被查“酒駕”也不冤。
記者 袁詢
原標題:吃顆楊梅能檢出酒駕?合川交巡警現場實驗
|